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棧貳庫KW2

《我在高港時光之間》高雄港港史館特展

已更新:5天前

高雄港港史館──高雄港百年建築

位於3號碼頭的高雄港港史館,創建於1916年(大正5年),仿西方古典磚造巴洛克風格建築,歷經稅務、稅關、海事、港務等單位的官廳,可說是近代高雄港發展變遷的縮影。

1917年完工時,做為台灣總督府財務局派駐打狗港(高雄港)區專責徵收砂糖消費稅的官吏出張所的辦公廳舍。隨著高雄港進出口商品更國際化,港區規模日益擴大,使得走私查緝和關稅課徵業務相對繁重,以致位於哨船頭的稅關高雄支署難以因應。為了改善這些問題,1922年(大正11年)6月間,稅關長立川連向財務局長支借上述該官吏出張所一樓,作為稅關高雄支署的碼頭派出所的辦公廳舍,實施成效十分良好,倍受肯定。

1934年(昭和9年)7月1日台灣的稅關組織進行重要改制,稅關高雄支署正式改制為高雄稅關,其與基隆稅關是全台唯二的海關最高單位。改制後初期,高雄稅關暫時仍以碼頭派出所辦公廳舍為本關,不過首任稅關長川副龍雄也積極籌建新官廳。1936年(昭和11年)8月1日位於今日1號碼頭的高雄稅關新廳舍完工,9月8日進駐開始辦公,結束稅關在3號碼頭辦公的階段。 稅關從3號碼頭移出後,官吏出張所廳舍後由交通局高雄海事出張所進駐。1943年(昭和18年)12月,台灣總督府基於戰爭動員體系的需求,整合高雄州港務部、交通局高雄海事出張所和高雄稅關等單位而成為高雄港務局,其主要廳舍就是原3號碼頭的高雄海事出張所。

二次大戰結束後,這棟建築物依然被政府海關沿用再移轉交通部高雄港務局使用,後因年久失修,部分結構略微傾頹,於1994年暫停使用,並計劃予以拆除。但鑒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,1997年加以整修,充為港史館之用,並致力保存高雄港開發史之相關文物。2002年配合高雄港務局週年慶,正式對外開放。

2019年適逢高雄築港111年之際,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於高雄港港史館,展出高雄港文史資料影像及珍貴歷史物件,呈現地方文化記憶,帶領國人一窺高雄港發展風貌。


《我在高港時光之間》特展已撤展

高雄港港史館──港務特工與文史影像展


《我在高港時光之間》特展

高雄港港史館──港務特工與文史影像展


高雄舊名打狗,為高雄西側一處潟湖漁村。西元1858年,清國對外簽訂天津、北京條約,正式開放打狗港通商,傳統漁村進入國際貿易網,成為繁華熱鬧的首善之區。

1908年,日人開啟現代化,自鐵道埋立地後開啟築港新頁,填起哈瑪星、鹽埕等地,構成海陸聯運系統,大小船舶航行於港灣內,奠定商業、漁業、軍事發展的契機。戰後,高雄港南端闢建蓬萊商港區、中島新港區、第二港口,躍越為臺灣最大港,取代基隆,成為全球重要的貿易大港。

高雄築港111年之際,高雄港港史館展出高雄港文史資料影像及珍貴歷史物件,呈現地方文化記憶,帶領國人一窺高雄港發展風貌。


築港之間/歷史航行

高雄港築港歷史淵遠,自西元1858年直至高雄港南端闢建蓬萊商港區、中島商港區、第二港口、過港隧道,躍越為臺灣最大港,成為全球重要的貿易大港。


仕事之間/辦公日誌

過往至今,曾經鮮明的種種港邊景象,由高雄港望去遼闊海景,大小船隻緩慢比鄰靠岸;碼頭邊港務人忙碌於船務的身影,各司其職為位高雄港付出。展出高雄港務局時代的辦公文件、物件及工作相片,一窺港務人員辦公時的樣貌與過程。


候工之間/日常生活

1968年創建之「前高雄港務局單身宿舍(船員技工候工室)」宿舍物件,營造當時碼頭工人生活場景,如床架、房號名牌、行李箱、木櫃、書籍、玻璃甕、鳥籠、時鐘等等私人物件,勾勒出港區發展下勞動者的身影,並模擬當時情境佈置展出。


展覽地點│高雄港港史館│已撤展

展覽時間│08:30-16:30(例假日閉館)

展覽地址│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 3號

聯絡電話│(07)551-8372

bottom of page